2013518周六午後,十幾位臺灣的教育工作者在臺北清水溪書房舉行每月例行的民間自發讀書會。主持人石老師首先安排剛出爐的候用校長鄭校長介紹新知,鄭校長帶來最新一期的《西藏的天空》季刊,選出〈超越宗教:使世界和人類更美好〉一文,與大家分享達賴喇嘛尊者的智慧,並鼓勵大家品味《公東的教堂》一書。

接著由盧老師細說《阿瑪給給-西藏流亡教育》的幕後告白,並提及西藏、維吾爾等少數民族的困境,引發與會者自己到底是臺灣人還是中國人之思辯。盧老師也分享了在多元文化教育課程中「認識西藏」的教案。最後,由王老師從歷史觀點剖析西藏,王老師指出:「在現今國中教科書歷史部分,偏向介紹西藏與中國的關係,但缺少了『西藏觀點』的史觀,是需要補足的部分。」王老師最後的總結很精彩,她說:

 

我們從小到大在臺灣的教育體系中所知道的中藏歷史,就如同我在剛才報告中分享的那樣:西藏(吐蕃)與中國最重要的關係是從與唐朝的婚姻關係開始,並且是因為『唐朝國勢強盛,文化遠播』的結果,絲毫未提及──其實是因為當時西藏國勢強盛,威脅到唐帝國。

當課程內容接續到清朝時,敘述的是『今日的臺灣、西藏、新疆等地,都在此時納入中國版圖』,這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宣稱擁有西藏主權的重要依據。所以在臺灣的教育現場,你會發現我們呈現給學生的,其實就是漢人的觀點。

而且,網路上充斥著的是拿到話語權強勢一方的說法,中國特別說:『自古以來,西藏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如果沒有某些強烈的動機去探究,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就會接受這樣的說法。而且我相信,未來臺灣的課本還是會這樣寫下去的,網路上片面偏頗的資料也會持續發燒,那我這個國中歷史老師能做什麼?

我能立即想到的,就是也要提供藏人的觀點,漢藏雙面並呈,或加上西方三面並呈,在不同角度中,引導學生思考:『對於同一段歷史,為什麼會有不同的記載?這些不同立場的主張,各自有怎樣的考量?』甚至可以討論『怎樣的發展是最好的?』等等。所以我自己希望能再進修,補足藏人觀點的歷史。

 

會後諸位老師笑談民間讀書會的特色──自由參加、隨意發揮。主持人石老師約集三位講,彼此都不知道別人要分享的主題,不料今天三個主題居然都是西藏!真是妙! 

 

王老師從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資訊網、藏人行政中央官網擷取藏人觀點的歷史臚列如後:

*唐,藏王松贊干布向唐王室求婚,唐太宗妻以文成公主,維繫兩國和平關係。

*蒙古,西藏與中國是被蒙古人征服的兩個地位相等的國家,而西藏與蒙古是一種政治與宗教的交換關係,即西藏僧人是蒙古統治的宗教導師,蒙古人則是提供世俗保護的施主。

*明,未將西藏視為領土。

*清,亦是宗教導師與世俗保護的關係,但清朝皇帝將這種關係當作調節朝廷與蒙古及西藏關係的手段。1720年,清政府開始在西藏設立行政機構和駐軍(這被中國視為擁有西藏主權的依據)。

*1911年清朝覆亡,十三世達賴喇嘛宣布國家獨立。

*1912年,中華民國政府建立,較像是名義上統治西藏。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宣示對西藏擁有主權,並開始以軍事手段強加此一主張。

*1959年,十四世達賴喇嘛離開西藏,流亡至印度。

*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傳統藏區-康區與安多,被劃分至雲南、四川、甘肅、青海等省分。

*1966年,文革,禁止藏語、宗教信仰。

*1989年,對拉薩實施軍事戒嚴。

*2000年,以預防洪水為名,驅逐佛學院僧尼、摧毀僧舍。

*2008年藏人的抗議活動遍及整個西藏地區。

*2009年開始,藏人自焚抗議活動持續不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eh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